在IRC(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enter)的日子里

2016-04-26 16:07:01

        不知不觉,在IRC实验室已经一年半了,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,我见证了IRC的发展也见证了自身的发展。   
        正式加入IRC是在2014年的春季,当时的实验室在学科楼二楼,空间狭小,布置的也比较简陋,实验室里面也就十几张桌子,十几台电脑和简单的一两个柜子,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名字。而在这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,IRC实验室规模已经比之前大了好几倍,不仅如此,实验室也陆续新进了各种高大上的设备,比如:激光扫描仪,GPU集群,3D打印机,小型机器人,无人机,虚拟现实头盔等。   
        当时,作为陈宝权老师的准研究生,我提前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。实际上我算是晚了半年加入实验室,由于大四上学期在北京实习,错过了在实验室学习的机会,而就在这段时间同级的几位实验室同学已经有机会加入SIGGRAPH项目的研究,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绩。作为本科生已经能够参与发表国际顶级水平的文章,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。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,作为一个一直做工程型项目的我开始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我想去了解这样一个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。
        刚入实验室的我是迷茫的,我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,做图像处理还是做三维打印呢?然而IRC是个充满机遇的地方,就在我迷茫的时刻,陈老师对我说我们有个PR2机器人,已经有同学用这个平台做了一个机器人自动重建3D物体的项目,接下来我们想继续利用这个平台做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有意思的事情,问我是否有兴趣学习相关的知识。一直觉得机器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,现在听说有这么个机会,心里难免有些激动。于是,我从网上查阅了PR2机器人的相关资料,这样一个售价两百多万人民币的开源机器人平台一下吸引了我,我想它应该就是我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了。之后,我向陈老师表达了自己对PR2的兴趣,在陈老师的推荐下,我加入了PR2的研究团队。
        在学习和研究PR2的日子里,我认识了很多在学术圈非常有名的老师们,比如黄惠老师,徐凯老师,汪云海老师等。也认识了很多能力很强的学哥,学姐们,并且交到了很多要好的朋友,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发表了多篇国际顶级水平的论文。在相关老师和学长们的指导下,我开始了解PR2机器人,从最基础学起,循序渐进,然后学以致用,最后完成了机器人自动开门的项目,心里顿时自信满满,觉得是时候真正用PR2做一个大的项目了。后来,在徐凯老师的指导下,我开始全身心投入SIGGRAPH项目—机器人操作的室内场景重建与主动对象分析。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我学习了很多关于三维重建以及点云处理方面的知识,也了解到一个SIGGRAPH项目是怎样炼成的。经过了一年的磨练,在挥洒激情与汗水之后,在经历失败与挫折之后,我们的文章终于得到了SIGGRAPH Asia的认可。
        回想一年半来的经历,我会为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而欢喜,也会为自己付出的努力而自豪,更会为实验室给我创造的条件而感到幸运。我庆幸自己能够有机会接触当时大陆唯一一台PR2机器人,记得有一次陈老师跟我说:“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去研究PR2机器人吗?这样说吧,我让你做一个办公软件,你也许能做得非常好,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办公软件,而且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产品;我让你去研究PR2,首先你就站在一个高大上的台阶上,哪怕向前迈出一小步,也是非常新颖,非常高大上的。”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参与SIGGRAPH项目,实验室的一些同学当时有个疑问,很多其它实验室的同学都是先做一些简单一点的文章,然后慢慢开始做更高水平的文章,我们刚开始就做顶级水平的文章,这个坎是不是太高了?陈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:“早晚要去大海里游泳,还不如直接在大海里锻炼。”他还说,“登泰山和登身后的小山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,多坚持一会,你就到了泰山顶,可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景”。
        转眼间自己已经快要成为研二的学生了,在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中,希望自己在IRC能够茁壮成长,成为一个出色的IRC人。